——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的重要举措。为深入了解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情况,6月25日,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对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情况
自2011年3月,我市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以来,市政府及环卫部门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这一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投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工作中采取的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增强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结合创卫工作开展,市政府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先后新建一类公厕2座、二类公厕23座,改扩建固定公厕21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9座,新设分类垃圾桶5700个。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和自筹方式,投入300余万元购置了2辆机扫车、2辆机洗车、3辆洒水车;通过各级各部门捐助等形式,为保洁员配备了550辆三轮保洁车。截至目前,累计设置城乡垃圾桶、果皮箱***个,建立城乡垃圾中转站15个,拥有各类环卫机械作业设备200余台,日清运处理生活垃圾850吨。环卫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改善了环卫工作条件,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
2、拓展道路保洁面积,城乡道路环境日新月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围绕提升城乡道路卫生质量,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拓展道路保洁面积,新增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保洁190万平方米,并向城区背街小巷、小广场、无主小区延伸,新增保洁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城乡道路保洁面积达到2675万平方米,实现东至世纪东路、西至章历界、南至大学城、北至济青路范围内环卫保洁无缝隙、全覆盖。其中,城区保洁面积达869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洒水覆盖率达到97%以上。
3、细化环卫作业标准,提升环卫工作服务水平。以群众满意为标杆,深入开展“精细管理年”活动,大力推行“两人一组、区域捡拾、中晚换班、到点轮岗”保洁模式,绿化带实行巡回捡拾;垃圾桶、果皮箱每日一清洗、两清掏;公厕严格落实早5:00至晚10:00“跟进式保洁、规范化服务”模式,达到“七净七无”标准。针对城区垃圾量大、点多面广的现状,调整优化17条清运路线,重新布局垃圾收集设施,有效解决了清运车辆闪点漏段问题。推行“电瓶车静音收集、转运站集中压缩、转运车统一运输”的作业模式,解决了噪音扰民和二次污染问题。
4、改革环卫工作模式,明确镇街主体责任和标准。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今年2月份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改革,具体内容为“两种模式、三个标准、两个批次”。“两种模式”即:明水、双山、圣井、枣园、刁镇5个镇街由环卫中心实行全托管,其他15个镇街自行管理。“三个标准”即:除明水、双山以外的其他18个镇街驻地按照“创卫”标准进行环境整治和日常保洁;明水、双山、圣井、枣园、刁镇5个镇街,由环卫中心所属专业保洁队伍实行全托管服务;其他15个镇街分别按示范村和跟进村的标准进行环境整治和日常保洁。“两个批次”即:2014年底,镇街驻地和示范村、跟进村的环境卫生达到既定标准和要求;2015年底,跟进村达到示范村标准,全市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高水平覆盖。自环卫工作改革以来,进一步明确了镇街环卫主体责任,调动了镇街环卫工作积极性,20个镇街累计投入资金1850万元,清理垃圾、“三大堆”11.3万余方。
5、积极落实环卫资金,确保环卫工作顺利推进。对5个实行全托管的镇街,环卫中心与其签订合同,经费通过市财政代扣,按月拨付环卫中心;其他15个镇街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统筹用于环卫一体化;市财政对14个“两定一保”镇街,根据户籍人口数量给予每人10-20元的补贴,同时设立每年200万元的奖励专项资金,对环境卫生先进镇街、村居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各镇街参与环卫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环卫工作持续推进。
6、强化环卫监督考核,保障环卫工作高效运转。成立五个考核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异地互查等形式加大检查考核频率,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环卫通”手机拍照上传数字平台,及时反馈相关镇街责令限期整改。建立“日抽查、月通报、季考评、年度总评”制度,对镇街综合考核监督,季度考评和年终总评成绩在电视、报纸上公示,与镇街补贴奖励和镇街干部奖惩挂钩。同时,将济南市美丽乡村建设考评、济南市城市管理考评及章丘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一并纳入环卫一体化考核,以考核督促问题有效整改,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7、注重环卫队伍建设,提升环卫工作管理水平。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大力加强环卫队伍建设,成立2600余人的专业保洁队,8个作业队、5个环卫所,实行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坚持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调整管理布局,将城区保洁大队一分为四,机扫大队一分为二,下设若干作业中队,将管理力量最大限度向一线倾斜,并引入评比竞争和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机制,每月奖先进、罚后进,队伍建设日臻完善;高度重视环卫工人待遇,为所有环卫工人投保雇主责任险,将每人每月工资提高到1100元;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先后制定出台《机关日常办公规范》、《环境卫生日常抽查考核办法》、《督查考核员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城乡环卫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走出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环卫一体化重视程度不够。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镇街对环卫工作重视不够,在人员设施配备、综合整治等方面不够主动,环卫管理靠突击整治,且只注重驻地村、示范村、主干道的整治保洁,忽略了跟进村、背街小巷、沟塘堰边的治理,没有实现全面化、长效化;二是部分村群众环卫意识淡薄,垃圾不按规定投放,乱扔乱倒,不爱惜环卫设施;三是城乡结合部、村村交界地带等部位环境治理,责任落实不明确,存在互相扯皮推诿现象,影响了城乡环境整体质量。
2、资金保障机制仍不稳固。虽然市里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给予了一定补贴,镇街也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了弥补,但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任务的加重,工作标准的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现有的资金投入与济南市对环卫一体化的要求和农村环卫工作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环卫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卫设施规划,环卫设施与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够好,一些新建小区、商业综合体缺乏环卫设施规划;镇村环卫基础设施仍然不足,目前除圣井、埠村、刁镇、绣惠、宁家埠、高官寨外,其他镇街没有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能力明显不足;我市垃圾填埋场饱和,目前垃圾全部转运济阳处理,成本费用高,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尤为紧迫。
4、环卫工人待遇相对较低。调研中发现,我市一线环卫工人工作条件差、地位低,待遇低,在社会上不受人待见,甚至遭人歧视。特别是环卫工人工资待遇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仍然很低,并缺乏社会保险等相应保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卫队伍的稳定性和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见建议
1、科学制定环卫规划,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科学制定城乡环卫规划。要统筹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和城乡环卫发展相对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将城乡环卫规划纳入城市及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卫专业规划,对成片建设的住宅项目,其规划审查和综合验收,建议由市环卫部门参与,确保环卫规划与城乡建设同步。二是突出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我市城乡区域分布特点、人口状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箱,加快镇街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备相应的垃圾运输车辆,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体系,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针对我市垃圾填埋场饱和的现状,重点考虑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厂,促进垃圾在本地实现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理保障能力。
2、加强环卫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是治理环境卫生的根本所在。要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地向群众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环卫意识和文明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爱护环卫设施,努力把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广泛开展环卫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户等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要充分发挥环卫部门监管作用,加大对破坏环境卫生行为的惩处监管力度,采取通报、曝光等必要的行政手段和舆论监督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3、强化环卫资金投入,保障环卫工作顺利开展。落实资金保障措施,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结合实际运营成本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逐年递增的模式,编制城乡环卫一体化经费预算,切实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要引入市场机制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带动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深入探索“向上争取一块、财政投一块、村居集体出一块、社会帮扶一块”的办法筹集资金,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要积极引导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扶持资金,以增加环卫工作投入,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4、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发展,应重点在抓长效、管长远上下功夫。一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逐步增加环卫工作在科学发展考核中的比重,通过强有力的监督考核,强化责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完善环卫工作作业机制,建立健全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管理责任制,细化作业标准,明确职责任务,做到定员、定岗、定任务,确保垃圾得到及时收运处理。三是完善环卫队伍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环卫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努力改善环卫工人工作条件,提高环卫工人福利待遇,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