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禽产品质量监管 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 来源: 关注:510 时间:2014-08-20 17:07

——关于章丘市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一段时间,H7N9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和肯德基速生鸡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畜产品质量不仅关系百姓餐桌安全、群众生命健康,更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为此,6月5日,章丘市人大农经工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多年来,章丘市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检疫监管、疫情封堵等各项工作,使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始终处于无疫状态,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今年一季度,全市牛存栏量24.97万头,其中,奶牛存栏3.97万头;生猪存栏55.01万头,出栏25.06万头;家禽存栏1191.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10万吨,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安全供应。工作中,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加强疫病防控,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多年来,全市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坚持依法防疫,全力做好春、夏、秋三季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并坚持常年补针,对检出的阳性畜禽,采取果断处置措施,及时消除疫情隐患,构筑了坚实的免疫屏障。今年春防以来,共发放使用禽流感疫苗1050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110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121万毫升,蓝耳、猪瘟疫苗各55万头份,完成动物疫病监测8600份,强制免疫监测合格率在济南市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同时,加大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力度,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严格检疫、查验、消毒,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病源,对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查证、验物和消毒,有力防止了外疫的传入。
2、严格检疫监管,保障上市流通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把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关,保证检疫监督不留空档,确保上市动物及产品不染疫、不带疫、不传疫。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畜禽产地检疫275万头只,检出病死畜禽1310头只,病死畜禽产品700公斤,检查运输车辆1000余车次,查处违法案件16起,全市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注重生产环节源头监管,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疫苗、生鲜乳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依法规范市场秩序,清除危害畜禽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从源头上遏制了假冒伪劣兽药饲料及“瘦肉精”等违禁非法添加物进入流通、生产环节,有效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以来,检查养殖户5000余户,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单位108家,集贸市场117处,大型超市6家,抽检兽药366批,饲料281批,生鲜乳192批,畜产品545批,猪尿样352批。
3、健全监管体系,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投资100万元,建成章丘市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中心,实现了动物防疫检疫信息化管理。强化监管队伍建设,成立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全市20个镇街兽医站设立防疫员、检疫员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员 “三大员”,探索出了一套基层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配套联动机制,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络化监管。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确保禽流感期间全市无重大疫情发生,有效提高了处理突发性应急事件的能力。
4、严格项目管理,以生产安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深入开展“规划提升年、科技推广年、品牌创新年”活动,规划建设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畜牧产业园区,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提高门槛和标准,培育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努力做优、做大、做强畜牧业特色品牌,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市各类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达到500处,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到50家,有8家标准化养殖企业被评为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5、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坚持舆论引导,通过电视、报刊、举办知识讲座、培训班、科技下乡、张贴横幅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养殖户、生产经营业户、专业技术人员、执法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大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抵制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
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经营业户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当前,社会各界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部分生产经营者安全与诚信意识仍然淡薄,生产经营中受利益驱使,使用违禁药物,不合理用疫苗、饲料和兽药,抗生素严重超标,逃避检疫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时,部分养殖户文化程度不高,防疫意识不强,科技意识淡薄,认为疫苗防与不防一样,不按程序防疫,存在“听天由命”和“凭运气”的思想,以致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一定隐患。
2、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不断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全市20个镇街,908个行政村,6000多家养殖场(小区),100多家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业户,还包括全市所有的畜禽交易市场、集市、超市、冷库等场所,面广量大,监管任务繁重。加之市场上外来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很容易导致畜禽疫病的广泛传播和不合格畜产品的上市。流通环节远距离传播疫情的风险加大,内防外堵的任务十分艰巨。
3、质量安全经费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经费不足,导致部分疫病监测试验无法正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疫病的准确诊断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在各镇街兽医站防疫员、检疫员、安全员及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两少一差”的现象,即人员少、经费少、装备差,使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建议
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在“五个完善”上下功夫:
1、完善保障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落到实处。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是关键。要严格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等各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目标落到实处。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畜牧防检疫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宣传,引导畜牧生产经营业户科学饲养、守法经营,增强群众对有害畜产品的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在全社会凝聚畜产品质量安全共识。
2、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筑牢免疫保护屏障;强化检疫监督,加强对动物养殖环节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经营、加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防止病害动物产品进入市场流通销售,确保群众饮食安全。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对兽药、饲料、疫苗等投入品的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行动,规范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秩序,从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3、完善监测体系,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标准要求,以章丘市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基层站所为重点,健全完善市、镇街、村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实验检测机构,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检测技术人员,将畜产品检测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基层化。扩大畜产品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杜绝问题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流向百姓餐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标准化生产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要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入手,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从加大标准推广应用力度入手,积极建立畜禽养殖标准化体系,倡导健康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积极指导企业和养殖户合法、合理使用养殖投入品,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生产水平;从完善制度入手,积极推行养殖企业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制度,产地产品检测及准出制度,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5、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强化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职责、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要按照从生产地到屠宰场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健全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记录生产者以及基地环境、养殖投入品的管理、使用等信息,确保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形成互联互通、产销一体化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同时,加强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养殖户、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信用警示系统,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生产者、流通者的诚信状况,让社会参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