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作者:
来源:
关注:317
时间:2016-10-26 15:25
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
决 议
(2016年10月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1年至2015年,我市第六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顺利实施完成,取得明显成效,法治宣传教育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法治章丘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推动全体公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我市将从2016年至2020年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特作决议如下: 一、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认真组织好每年“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市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决维护宪法尊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重点学习宣传与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公平正义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招商引资、棚改旧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全市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法治环境,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市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二、深入开展“法治六进”和法治创建活动。以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为抓手,推进法治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摸清“双实”信息、消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有机融合,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法治章丘建设,推动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深化农村合同监管、项目竞标,规范村居权力运行。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创新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建设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 三、针对重点对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要带头学法尊法、模范守法,影响带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的机制,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执法人员严格文明规范执法水平,增强司法人员公正司法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国家工作人员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谨守程序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爱国敬业意识,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他们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 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公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秀法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展示等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五、健全普法责任制和法治宣传教育的保障机制。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加强司法、行政执法案例整理编辑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建立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开设法治讲堂,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做到单列账户、专款专用,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六、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市政府要切实组织实施好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和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做好中期督导检查和终期总结验收,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将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以及代表视察、组织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本决议得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