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作者: 来源: 关注:418 时间:2017-09-29 16:40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7年927日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济南市章丘区农业局

 

区人大常委会:

我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无害化为抓手,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产业布局调整为引领,优化生态产业结构

综合考虑环境承载力、资源容量和发展基础,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科学划分农业主体功能区。明确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南部三分之一的山区、丘陵,重点发展以地标名品曹范薄壳核桃、赵八洞香椿、文祖花椒、龙山小米等特色干鲜果品和杂粮为代表的生态林果产业;中部三分之一的平原,重点发展章丘大葱、鲍家芹菜、昊林果品等独具特色的章丘地域名优农产品;北部三分之一的滩区、湿地,围绕黄河西瓜、高官寨甜瓜、白云湖生态甲鱼等特色产业突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通过优化种养结构,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形成全区农业产业“大循环”,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二、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完善生产服务体系

一是编制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先后编制、修订了《无公害食品章丘大葱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章丘大葱生产技术规程》、《有机食品龙山小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山东省、济南市地方技术规范15项,基本覆盖了我区主要优势农产品,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储运全程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轨道,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和保障。二是落实生产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责任。积极推进40个基地园区农产品追溯点的电子生产档案建设,将生产计划、定植管理、施肥用药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加工包装、产地证明等电子生产档案信息,全部录入基地园区档案管理系统。要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相关规定选用农业化学投入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用药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对出现问题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扶持资金,确保生产经营主体坚守社会责任底线,远离生态环境红线。三是建全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机制。要求各基地园区对上市农产品进行售前自检,规定每年检测样品300个以上;各镇街农安办对区域内农产品定期进行抽样检测,规定每年检测样品7200个以上;区监测中心对全区农产品每年进行例行抽检3次,对韭菜、芹菜等隐患农产品专项检测5次。在检测过程中,各级检测主体按照济南市《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规定,出具产地准出证明,确保上市农产品绿色、安全、放心。四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坚持名牌化、统一化、效益化发展,强化政策引导、政府主导、营销创新,构建起以“百脉泉”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以大葱、鲍芹等650多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省市著名商标为骨干的农业品牌体系。目前,全区20个镇(街道)全面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共认定各类产地22个,认定面积114万亩,全区“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38个,总数连续多年维持稳定在200个左右,位列全国各县(市、区)前列。

三、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手段,倒逼生产环境优化

去年,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总投资500万元,购置电脑、视频监控、追溯码打印机等设备,在20个镇街农安办、40个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园区、50个农资经营店高标准建设了1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在农业局高标准建设了“监控中心”,开发了质量检测、二维码追溯、投入品管理、协管员管理、移动执法和信息发布6大电子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综合监管平台。

100名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将责任区域内的农资经营使用情况、农产品质量抽检数据等信息,及时上传至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的总体监控和监管责任的可追查;50个农资经营追溯点,将农业投入品进销货台账等基本信息,及时上传至投入品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农资来源和流向的可追踪;40个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园区追溯点,及时将电子生产档案录入二维码追溯系统,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区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对各追溯点进行监控,并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全程可监控、安全问题可预警、安全事故的可控制。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共录入生产计划、定植管理、施肥管理等各类信息1200余条,有效地推动了各类生产主体规范经营、绿色发展。

四、以“三沼”综合利用为重点,打造循环农业标杆

结合上级生态农业园区项目扶持政策,在配套设施全、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基地园区,大力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新样板。

在绣惠街道女郎山、枣园街道万辛、宁家埠镇大桑建设章丘大葱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沼渣沼液种植生态绿色的章丘大葱;在龙山街道党家、垛庄镇七星百泉、相公庄街道黉塘岭、白云湖镇石东村建设大樱桃生态循环农业种植园,推广沼渣沼液种植大樱桃等果品的综合利用技术;在高官寨镇朱家、相公庄街道牛一、小康、圣井街道菜园等基地,建设生态绿色瓜果蔬菜农业种植园区,推广沼渣沼液在瓜果蔬菜种植中的综合利用技术。目前,全区共有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3个,沼气池2万余座,“三沼”综合利用面积1万余亩,通过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地带动了全区农业绿色发展。

以普集街道乐家村为例,我们结合农村“三沼”综合利用项目,为全村90%的群众建起了户用沼气池,乐家村按照“一池三改”的建设标准进行了改圈、改厕、改厨,实现了用沼气这一清洁能源烧水、做饭、照明,村容村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为进一步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帮助乐家村建起了沼气协会,培养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并配备了出料车、秸秆粉碎机等专用机械,常年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和上门服务。村里顺应民意、抓住机遇,出资购置了沼液三级过滤沉淀设备,带领农户抽自家沼气池的沼液代替化肥浇树种菜,沼液输送管道直通500余亩核桃生态农业基地,实现了果蔬产量、质量双提升,乐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示范村。

、以生态循环科技为支撑,强化农业生态保育

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大量的测土分析、田间试验、配方校验等工作,建立起切合章丘实际的主要农作物优化施肥模式,按照合作社带动、产业联动、肥料企业参与的形式,实现了“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和农田地力保护。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打造以绣惠街道女郎山为核心,示范面积2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的绿色防控示范区,积极推广以杀虫灯诱杀、性信息素诱杀、色板诱杀等“三诱”技术为核心,土壤消毒、生物药剂、天敌利用为补充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努力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效果。目前,全区共有统防统治专业队伍20支,主导产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达34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50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率达到100%, 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成果明显。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起区、相关职能部门、镇(街)、村四级农业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体系,配备各级农业环境保护监管员995名,明确网格范围和人员职责,推动农业环境保护监管关口前移,实现了对全区农业环境保护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今年,我们开展了重金属土壤抽样、备案工作,在全区建立了15个监测点,在对耕地进行常规养分监测的同时,对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业环境保护巡查核畜禽禁养区督查,共检查20个镇街的各类经营主体46家,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投入品使用及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问题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不断提高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济南东部新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