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大葱产业与品牌巩固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章丘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017年10月30日)
“章丘大葱”是我区驰名中外的农业特产品牌,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各级各有关部门有力推动下,“章丘大葱”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效益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大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及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成专门调研组,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求政府部门、基层组织及经营主体等各方面意见,深入了解大葱产业现状、认真查摆突出问题,并结合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进行了初步梳理思考,形成了调研报告。具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章丘大葱”主产区统计面积为12万亩,实际种植面积约2.46万亩,主要分布在枣园、龙山、宁家埠、绣惠等9个镇街,主要有“大梧桐”、“气煞风”两个品种。在生产模式方面,大多以传统的秋播栽培模式为主,期间套种一季小麦,生长期前后共13个月左右,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秋末冬初3个月。在大葱产量方面,目前亩均产量为3000-5000公斤,综合耕地质量、种植技术等因素,按照亩均产量4000公斤计算,全区今年生产鲜葱约1.97亿斤左右。在产业收益方面,通过品质分级销售的大葱,每亩约收入1万元左右;通过市场批发销售的大葱,每亩约收入4500-6600元。一般情况下,每亩大葱种植成本在2800元左右;部分精耕细作的成本较高,每亩成本最高可达4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后,亩均纯收益最低2000多元。在销售渠道方面,主要有主产区大葱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流通大户推销、城区超市店面、分散单户经营和网上销售5种渠道,主流销售模式为大葱市场和合作社。据农业部门了解,我区年大葱交易量在3亿公斤以上。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随着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推进,“章丘大葱”产业呈平稳上升趋势,在品牌打造、质量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对照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新要求,对照农民群众新期待新期盼,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土地产出率不高。一是亩均产量较低。产量方面,在连年重茬种植的地方,亩产量在2500-3500公斤左右;在2-3年换茬、与其他作物轮作的地方,亩产能够保持在4000-5000公斤。据调查,安丘葱、日本钢葱等外地葱,一年可种2-3茬,亩产量最高达6000公斤。二是技术水平偏低。由于长年以来重产量轻质量的种植习惯,葱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病害多发等问题,加之种苗来源复杂,章丘大葱的产量、品质逐年下降。三是机械化程度不高。目前,大葱生产仍以人工为主,劳动力大多以50-60岁的留守妇女为主,人工成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同时,受产业规模、标准要求等因素影响,农机具厂家研发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章丘大葱特点的农业机械比较少,且多数技术不够成熟,许多工序仍需大量人工操作。四是葱农积极性起伏不定。由于需要精耕细作、生产周期较长,成本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亩均年收入最多4000-5000元,相对于其他蔬菜、外出打工等,大葱种植利润仍较低,降低了葱农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市场占有率不高。一是功能定位模糊。目前,进入市场的章丘大葱大多以“毛葱”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章丘大葱“高、大、脆、白、甜”和营养丰富的特点,与产量高、易管理、抗倒伏、耐储运、可食用部分比例大的外地葱相比,章丘大葱的市场竞争优势没有特别突出出来。二是市场空间狭窄。随着国内大葱种植面积扩大和市场需求多元化,“章丘大葱”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几个重点地区销售,在南方地区影响不大、知名度不高。同时,章丘大葱一般10月份上市,集中销售时间3-4个月,其他时间市场上基本无章丘大葱可卖。三是“贴牌”情况突出。近些年,许多外地葱商打“价格差”和“时间差”,运到我区贴牌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章丘大葱品牌形象。
3、抗风险能力不高。一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目前,我区几个主要大葱交易市场缺乏整体规划和规范管理,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不完善的弊端凸显,大葱交易集散地的功能逐渐弱化,影响了大葱在我区的流通效率和贸易聚集。另外,“买方市场”条件下,无论是大户还是散户,都存在“话语权”不足的问题。部分代理人、经纪人恶意压价、低收高卖,各合作社、经销大户各自为战、压价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销售渠道不够多元。葱农和种植大户普遍对市场供需信息把握能力不高,大葱年种植面积、产量等与上年价格收益的关联度非常高,一旦全国大葱市场不景气,就造成较大损失。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企业,对传统销售渠道、物流仓储系统依赖程度依然非常高,仍然存在瓶颈制约。主攻高端消费市场的礼盒葱,销量连年下滑,盈利很难冲抵宣传推广成本。三是龙头作用不明显。目前,章丘大葱产业以大葱种植和销售成捆成盒的初级产品为主,精品葱、礼品葱的需求量急剧下降,销量锐减,缺少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的弊端凸显,仅有的几家大葱加工的企业,规模小,技术工艺和产业链都不够成熟,示范带动能力弱。
三、对策建议
“章丘大葱”与“百脉泉”一样,是我们章丘独有的地域性知名品牌,在章丘老百姓心中和外地人眼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过去,既有过一度低迷的状态,也有过非常辉煌的业绩。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推进,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靠前谋划,敢于担当,从综合保障、扶持推动、销售推广、融合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措施,推动大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1、强化政府推动,打牢大葱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抓规划引领。政府及农业部门要统筹考虑全区农业产业的发展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大葱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短期、中期、长期产业发展目标,在目标思路、推进措施、市场推介、支持保护等方面出台具体意见,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拿出硬招实招。要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基层实际,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大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抓政策扶持。建议政府列支专项资金,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作为章丘大葱产业发展、章丘大葱基地园区建设专项支出;组织相关部门,将涉农建设项目尽可能向章丘大葱主产区、章丘大葱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倾斜;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利用上级政府投资支持我区章丘大葱产业发展。三是抓体制创新。建立多元主体投入机制,积极调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大葱产业建设,形成以主体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导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大葱产业增添活力。
2、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大葱产业供给侧改革。一是持续推进技术现代化。当前,“章丘大葱”首先就要突破技术方面的瓶颈制约,按照“产量服从质量”的思路,先把大葱的质量保持好并尽快提高上去,再根据市场需求,把产量扩大上去。要抓紧组织对大葱产业的生产技术、仓储技术、加工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研究,突破技术壁垒,既走高端路线,也要走标准化生产的路子,从而更好实现大葱产品的高品质、高产出、高效益。二是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化。把握好适度规模这个基本线,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多品种的发展路子。建议规划建设核心示范区、示范带动区和辐射区。核心示范区侧重章丘大葱传统种植保护;示范带动区重点发展周年(四季)种植和机械化生产;辐射区着力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区政府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快核心示范区的建设上,镇街工作重点应放在示范带动区建设上,村级组织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承接产业辐射上,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三是持续推进质量标准化。加强章丘大葱品牌保护力度,建立工商、公安、农业等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冒用章丘大葱品牌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内部管理,组织制定章丘大葱品牌使用管理规则、专用标志管理办法、使用许可等一系列规定制度,推行统一基地标准、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包装标识,推动章丘大葱以好质量赢得好口碑、打造新品牌。
3、强化市场拉动,提升大葱产业品牌效应。一是明确市场定位。尽快细分市场,出台章丘大葱分级指导意见,实现章丘大葱的多样化、品质化,以满足各类消费群体不同的购买需求、购买习惯。针对章丘大葱产量低、可利用率低、不耐储运等缺点,建议避开以“毛葱”为主的传统销货渠道,针对高端市场制定营销策略,选择追求营养、品质、口感的高端消费群体。二是完善销售模式。加强对销售环节的统一规划、统一行动。整合有实力的章丘大葱合作社,以合作社联合社形式,在北京、天津、郑州、西安等消费地建立章丘大葱直销点,为章丘大葱与大城市大市场之间架起桥梁。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大力发展电商经济,通过互联网扩大市场知名度、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基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推动大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打造大型市场。挖掘现有大葱批发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章丘大葱品牌效应,重点培育一个大葱批发市场,配套完善交易厅棚、检验检测、物流中转等设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大进大出的吞吐能力,打造一个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葱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和产品展销中心。要通过规范集散地市场管理、强化市场公益性服务、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减免基础设施使用费等措施,吸引省内外大葱贸易向我区聚集,促进各类在售大葱以质定价、优质优价,促进加工、物流和批发企业协同发展。
4、强化龙头带动,拉长大葱产业发展链条。一是发挥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我区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现有土地、仓储设施、加工技术、购销网络等优势,开展章丘大葱深加工;鼓励现有大葱加工企业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创立知名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项目,开发“葱香酱”、“大葱油”、“大葱粉”等产品,提高章丘大葱附加值、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规划建设大葱加工园区,吸引龙头企业投资落地,为章丘大葱产业链纵深发展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二是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注重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强化专业团队智力支撑,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销售等方面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为大葱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发挥品牌带动作用。找准市场需求点和大葱产品特点的结合点,运用乡村旅游、观光体验、农事采摘等综合手段,加大产品推介力度,扩大影响力。采取举办全国性大葱研讨会、“产销加”招商活动,厚植章丘大葱品牌优势,进一步挖掘、整理、提升、弘扬章丘大葱文化。在坚持每年评选“葱王”基础上,设“最佳销售奖”、“技术创新奖”、“产品研发奖”等奖项,充分激发章丘大葱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依托章丘大葱博物馆和女郎山郊野公园,建成一个集科研、科普、观光、生产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