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市政府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
审 议 意 见
(2016年8月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95次主任会议通过)
市政府:
7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发改委主任高勇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市财政局局长杨吉利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章丘市2015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市审计局局长马宗瑞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章丘市2015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参加本次满意度测评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共53人,计划报告满意52票,基本满意1票,不满意0票;财政报告满意47票,基本满意4票,不满意2票;审计报告满意49票,基本满意3票,不满意1票。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平稳发展,预算情况总体向好,财政管理更加科学完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计划、预算得到了较好执行。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在审议中对三个报告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95次主任会议研究,对以上报告形成了审议意见,现转交办理。
一、关于计划执行工作
1、保持战略定力,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瞄准全年目标,精准分析和深入判断全市经济发展趋向、基本特征和各方面影响,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调度和分析,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及时解决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坚定信心、增强定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年度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2、突出项目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注重打造产业优势,在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扶持上下功夫,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牢牢把握工业强市战略,突出科技创新核心作用,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对服务业的统筹、管理和支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新优势;做优做精现代农业,推动特色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升级。在破解瓶颈制约上下功夫,强化要素保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进作风、提升效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3、关注民生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脱贫攻坚工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加快道路、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赢得民心、惠及群众。
二、关于预算执行工作
1、在开源上下功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客观面对减税因素增多和刚性支出压力加大的矛盾,认真分析、深入研究,积极培植新兴税源,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税源管理,推进管理精细化,不断挖掘增收潜力,细化征收措施;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原则,抓好重点税源企业以及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依法组织收入,堵塞税收监管漏洞,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2、在节流上做文章,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树立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意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安排各项支出,遏制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行政开支,积极推进部门预决算和公务经费的公开,增强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努力节约财政资金。
3、在使用上求实效,强化财政统筹平衡。充分考虑我市目前财力现状,认真梳理项目,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提高投资效益;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切实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确保将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强化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严格部门收入和支出的核算,规范部门和单位的财务运作,对预算内资金的拨付、使用过程、资金效率及惠农政策等的执行情况经常开展跟踪检查,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关于审计工作
1、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深入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有关规定,健全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全口径政府预决算体系;重点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情况的审计监督,增强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针对审计查出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存量资金过大、预算执行进度不均衡、往来款长期挂账等问题,拿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2、加大依法审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对财政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大项目及民生工程的审计,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建立健全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以项目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着力提升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3、注重审计结果运用,确保问题整改成效。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加强跟踪督查,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推进审计整改情况公开,有效解决、遏制和预防问题的发生,促进有关政策适时调整,推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对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深入研究根源,提出审计建议,推动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切实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